English

知识经济: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1998-07-12 来源:光明日报 国风 我有话说

知识经济赋予经济学全新的概念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工业经济是物质型经济,以大规模使用或消耗原材料、资源和能源为基础,其特点是机械化、自动化。知识经济则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看作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其特点是信息化、智能化。知识作为经济资源,具有如下特征:1、非消耗性。知识可经无数次使用而自身并不减少,可以无损使用,而且使用越多,体现的价值越高。2、共享性。知识不具排他性,可供许多人同时享有和使用,较少受时空的局限。3、非稀缺性。物质资源是稀缺的,尤其对不可再生资源来说,它们只能绝对地减少;而知识是相对丰富的,并能以很低的成本复制,并且在使用中还能产生更多的知识。4、易操作性。知识更易于传播和处理,等等。

当前,知识经济正呈现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在产业方面,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产业支柱,其产出和就业增加是最快的,高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中的份额比例较高,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发展更为迅速。传统产业中知识的含量不断增加。在投资方面,投资流向高技术商品和服务。国家R&D投入占GDP比例较高。教育经费占政府支出增大,职业培训投入占GDP比重上升。在就业方面,对技术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失业可能性就越小。制造业部门中,高技术产业部门就业增加最多。服务部门中知识性工作迅速增加,传统产业就业人数减少,而且对就业人员求知能力的要求也普遍提高。在资源方面,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自然资源的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相对减弱。知识作为资源的配置方式也与传统的方式不同。知识经济重视知识的创造,注重知识的扩散与使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效率是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能有效传播知识的网络或系统因而变得十分重要。经济变成了网络体系,处理和应用知识的机会和能力以及能够强化学习的各种关系,决定了个人和企业的社会经济地位。在政策方面,知识经济中,政府政策,尤其是与科学技术、产业及教育相关的政策,更重视企业的核心作用,把加强知识基础设施建设放到重要地位,并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对研究与培训的投入。

知识经济将使传统经济发生根本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的整体活力和发展潜力将不再主要取决于拥有的自然资源和资本的多少,而是更多地取决于知识资源的多少,更多地依赖于国家范围内求知活动和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依赖于国家经济活动参与者求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当个人、家庭和整体社会都面临汹涌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时,一个国家范围的促进创新和求知的知识基础设施将尤显重要。

知识经济改变了发展经济的规律。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是一个将科研、高校、企业等知识机构与广大劳动者紧密联结在一起的社会网络,通过在这个网络中的协同和互动,知识得以生产、传播、扩散,人们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和应用所需要的知识。正如交通基础设施、动力和能源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一样,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在知识经济时代必将使知识得以倍增、传播和拓展,从而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知识经济使经济周期“弱化”。知识经济的周期虽仍然存在,但其波动性和破坏性大为减弱,周期的扩张期延长,而收缩期即衰退期缩短。这是因为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的服务业的抗衰退能力较强;同时,知识密集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存货管理体系,使商品流通顺畅,企业存货降至较低水平。另外,提高企业资本、技术密集程度,节约劳力和材料投入,也有利于抑制通胀,从而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知识经济将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传统的衡量生产率的生产函数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要素,把知识、技术看作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被纳入到生产函数之中,这样,由于知识作为经济资源的特点,知识的投入不再遵从效益递减规律,而是效益递增。

知识经济将改变传统经济结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发展从依赖资源和资金转向依赖技术和知识,国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特别是信息及与信息有关的高级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以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知识经济将改变经济运行的形式。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与应用,不仅提高了传统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加速了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世界经济正向全球化、知识化方向转移,大量投入正流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尤其是信息与通讯、教育与培训、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知识经济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也改变着传统观念。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梦想占有土地;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希望拥有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知识经济向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世纪,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在加速工业化的同时,将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世界科技的发展将更加迅猛,技术革命向产业革命的转移周期和技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将更短,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别国技术和经验而赶上发达国家的难度将提高,“后发优势”的作用将减弱。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而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缺少对国际科技前沿动态的识别与响应能力、创新能力的国家,不仅将失去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内市场竞争优势,还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

一、经济政策应有新的聚焦点。要承认企业的核心作用,承认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承认基础设施的必要性和对研究与培训投资的必要性。要通过协调网络和技术扩散,努力促进知识的扩散;通过促进公众接受多种技能的训练特别是掌握学习的能力,提高人力资本素质;通过提供企业组织变革的条件,促进组织结构变化。

二、经济体制应有更大的开放性。信息革命使目前业已存在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并加速发展。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建立后,时间与空间距离大大缩小,技术、信息、资本、货物等要素将以空前的速度流动,企业经营和市场开发由一国范围转为全球范围,任何一国经济都将面向世界,纳入全球经济发展的轨道。

三、经济发展应实施“跨越战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机遇。首先,发展知识经济,有助于加快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其次,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正积极发展先进信息产业,除各自制定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外,还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地区信息高速公路。再次,知识经济具有传播快和成本不断降低等特性,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较丰富的技术人才,它们将较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高起点、低成本进入信息时代。

总之,作为新经济革命产物的知识经济已经兴起,并将传遍世界。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使人类文明从亘古以来的“物质时代”进入向往已久的“精神时代”,这是人类智慧的胜利。我们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知识经济的内涵、本质和规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